汽车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能源车

文章内容

富士康新车_富士康新车model b

zmhk 2024-06-05
富士康新车_富士康新车model b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富士康新车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富士康新车的话题。1.��ʿ���³�2.都在说“造车”烧钱,那为
富士康新车_富士康新车model b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富士康新车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富士康新车的话题。

1.��ʿ���³�

2.都在说“造车”烧钱,那为何加入的企业还越来越多?

3.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

4.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何富士康依然坚持走新能源这条路?

5.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富士康新车_富士康新车model b

��ʿ���³�

       在汽车领域卷土重来,富士康已迈出激进的一步。

       在10月中旬的企业科技日上,富士康一口气对外公布了多个野心勃勃的电动车计划,并提出了5年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如果说,年初与菲亚特克莱斯勒(以下简称FCA)成立合资公司仅仅是观望阶段的“小打小闹”,那当下的富士康已走过厉兵秣马的酝酿阶段,棋局里即将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将台湾的电动汽车产业推向世界。”

       这句看似打鸡血的口号,正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发布会现场立下的flag。2019年,他接任一把手后就开启了内部改革,将富士康的转型升级为“3+3”战略,即积极切入电动汽车、健康医疗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抢滩人工智能、5G和半导体三大新兴技术。此次发布的电动车愿景,正契合最新布局。

       按照刘扬伟的说法,富士康未来不会生产整车,也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但是在2025年到2027年间,他们要为全球10%的电动汽车提供零部件或服务。

       此举决心很大,野心也不小。据悉,围绕着电动车领域的生产链条,富士康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合作进行谈判,按照一把手刘扬伟自己的估算,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万辆,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300万辆新车将被深深打上Foxconn的烙印。

       “造车梦”,从郭台铭到刘扬伟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代组装商,也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组装商。大多数人对该公司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深陷舆论漩涡的“血汗工厂”,而掌门人的形象,也依旧停留在创始人郭台铭阶段,但实际上,如今的富士康已被刘扬伟接棒,且正在试图打造出比“苹果组装厂”更加多元的身份。

       最近几年,该公司频频试水汽车领域,并试图在电动车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占据核心地位。囿于笔墨,我们对富士康早期联姻北汽探索汽车租赁、收购安泰电业试图蚕食汽车电子市场等“旧事”暂且按下不提;而业界曾经频传富士康与吉利、裕隆等汽车制造商接触,商讨合作造车的可能性,但却被一再否认的诸多“传闻”,在此也略过不再赘述。

       最早,从造车新势力的襁褓期开始追溯。

       2015年,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联合打造“和谐富腾”,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按照彼时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富士康负责电动车的设计与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汽车项目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搭建,而腾讯则负责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因三方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新闻一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造车新势力们尚在孵化酝酿的阶段,和谐富腾成立伊始,就吸引了包括原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前CEO付强、以及主导过宝马i8项目的集团副总裁毕福康的加入。随后,和谐富腾投资孵化了两个主要汽车项目,分别是主攻高端电动车的FMC?(全称Future?Mobility?Corporation)和主打经济型电动车的爱车(浙江爱车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公司)。

       然而行至中途,富士康反悔了。

       时间回拨到2016年,付强的爱驰亿维悄然成立。爱驰亿维与“爱车”的资本关系尚未被业界彻底梳理清楚,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就在上饶正式签约,虽然项目背后的投资方有和谐富腾,但签约仪式的活动现场却没有富士康的代表出席。有消息称,富士康已知难而退,决定与造车项目分道扬镳,不再参与爱车和FMC的后续投资。

       后面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人评价富士康是悬崖勒马,提前嗅到造车的风险,回归代工老本行才是明智之举;但也有人批评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卸磨杀驴,扔下烂摊子,又让陷入债务危机的和谐福腾屋漏偏逢连夜雨,回想昔日“铁三角”的豪言壮语,难免扼腕叹息。

       尽管如此,对于电动车这块巨大的蛋糕,富士康心不死。在和谐福腾已近乎销声匿迹的2018年,富士康旗下的鸿海精密又通过子公司注入3亿元人民币,参与了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只是一年以后,小鹏汽车海外结构重组,经多方协商讨论并由会计师审核,决定由关联方IDG接收富士康股权以配合小鹏重组,根据官方的说法,富士康退出小鹏股权是为了避免影响后者重组的时间表和确定性。

       再次回归公众视野,已是2020年

       今年1月,日本媒体首先爆出FCA计划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两家企业将联合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未来不排除外销出口的可能性。后来,FCA在中国地区的官方微信平台也证实了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并表示合资企业将在中国开发和制造新一代的纯电动汽车,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虽然此次合作的具体投资金额尚未确定,但富士康方面将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FCA则持有其余剩下的股份。刘扬伟彼时曾则向彭博社等外媒透露,该公司将在新的合资公司里承担设计、零部件和供应链管理的角色,按照他个人的预测,从长远来看,汽车业务将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0%。

       与FCA官宣“联姻”的一个月后,富士康又表示将与台湾裕隆汽车成立合资企业,并与裕隆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要做“电动车界的安卓”

       把镜头拉回当下,富士康打算怎么玩?

       在近日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正式对外发布了纯电动底盘平台MIH,作为计划中的开放式平台,MIH粗线条勾勒了富士康对电底盘以及汽车软硬件未来形态的大致轮廓。按照富士康披露的信息,他们必须尽快建立开放平台,为汽车制造商生产包括电池和汽车互联网服务在内的关键电动汽车零部件。

       一言以蔽之,成为电气化时代的安卓。

       富士康的现任技术负责人魏国章曾为苹果开发了多款核心软件,他在科技日现场介绍MIH新平台时表示,新项目具有“软件定义”、“软硬分层”与“开放生态”三大特色,能助力阶段电气化时代中短期的发展痛点。未来,将通过“软件定义”持续为汽车更新升级,在“软硬分层”的构架下,开发周期被缩短,效率得以提高,开放平台又降低了进入门坎,让更多伙伴可加入电动车产业的开发和创新探索。

       根据现场PPT和外媒的公开信息,新的底盘平台能兼顾横跨B级车到E级车,支持前驱、后驱和四驱车型,配备的电池包电量暂时被划分为93kWh、100kWh和116kWh三个级别。前驱电机与后驱电机也能通过灵活的搭配,提供不同的动力输出。

       但是,这似乎不能喂饱富士康的野心。

       他们已把目光聚焦到电池板块。刘扬伟对外介绍,富士康还计划在2024年前推出一种商业化固态电池,这有可能取代当下电动汽车领域常用的锂离子电池。

       从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接近了极限,而固态电池可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且能突破当下锂电池的重量与成本瓶颈,更好地解决安全隐患,有望将锂电池的发展带进一个新的时代。

       东瀛日本算是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起步较早,最早入局的丰田在2008年就与固态电池创企伊利卡(Ilika)展开了合作,而在2019年,他们又宣布与松下合作研发硫化物固态电池,虽已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产品,但真正走向市场化商业应用预计要到2025年左右。除了技术维度的不算完善,固态电池当下的高成本也是一大难题。

       据丰田方面给出的数据,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在充电速度上相较于现有锂电池具有明显优势,电量从0到100%仅需15分钟。而在电池寿命方面,丰田汽车计划其生产的固态电池在使用30年后仍保持90%以上的性能。

       刘扬伟曾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富士康正在努力在中国和美国建立供应链,以实现其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多元化。

       就在上个月,该公司与与国巨集团(Yageo?Group)正式结成了“战略联盟”,国巨将分享多年来在电动汽车零部件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在5G技术和半导体封装方面的优势,助力富士康羽翼未丰的电动汽车业务。

       转型承压,狠话易变笑话?

       门口的野蛮人们,在进军汽车行业之前,总是会喊出最亮的狠话。从乐视造车,欲将生态一统天下,到宝能等地产商动辄“几百亿造车、几万亿产值”,以及各大新势力构建起千万辆级电动车产能。然而狠话落地不成,便是最响的笑话。

       富士康自投资和谐富腾开始,到小鹏股权退出,已经是上一轮笑话的深度参与者,显然它还不肯放弃这个回合抛出狠话的机会。

       究其本质,鸿海/富士康造车的难点,在另一面便是催生其染指汽车产业野心的根源。原来放出狠话的动力,和沦为笑话的诱因,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转型压力来临,富士康无法固守原有阵地,必须朝着汽车产业拓展;而既有的痼疾和欠缺的汽车制造根基,又增大了失败的风险。

       截至目前,鸿海约有一半的销售额来自美国的苹果公司,但是其智能手机制造部门的利润率已在近年遭遇继续萎缩。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富士康依靠苹果的代加工业务在销售额方面一度超越华为,但利润表现却普遍偏低。

       特别是2016年以后,由于智能手机竞争日趋激烈,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也越来越激化,利润贡献更是持续逆风。在2018年,该公司全年合并纯利润为1290亿台币,同比减少7%,成长模式和盈利业务的转型迫在眉睫,到了2019财年,富士康净利润下滑11%,跌到1153亿台币,连续3年下滑。

       及至2019年,鸿海创始人郭台铭辞去董事长一职,刘扬伟履新,上任后即在同年11月的集团总结会议上提出“减少销售毛利率不到10%的业务”等建议,直言要努力减少对代工制造业的依赖,表明了该公司上层从郭台铭时代的重规模向未来重利润的经营转换的决心。

       实际上,鸿海系旗下的台湾面板子公司群创光电就已在电视市场日渐收缩的大环境下,率先在业务上向汽车板块转移。富士康此前也曾多次试图面向电动汽车业务进行变革,但这些尝试并不算成功,据悉,以2020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为契机,该公司将在电动车业务板块启动更多集团层面的资源。

       2019年,鸿海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销售额接近95亿新台币,该公司希望到2025年,汽车和其他新业务能帮助毛利率提高到10%,并设定了五年后销售额达到1万亿新台币的目标。

       台湾北极星研究院(Polaris?Research?Institute)院长梁国元表示,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事情,电动汽车是一个理性的候选。

       然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0%电动车市场谈何容易?谈何容易?谈何容易?

       要做汽车中的谷歌安卓,实际上这样的企业大有人在,并且多数实力极为强大,都是在各自领域中的领跑者和巨头。

       在系统供应商层面,不但有百度、谷歌和苹果这种老牌汽车系统供应商,还有风头最健的华为鸿蒙,正挟5G优势半路杀出。而三电层面,宁德时代/LG的电池实力远胜于富士康旗下的锂电科技(1%的宁德时代股权并不能让富士康左右竞争态势)。IGBT方面,海外的英飞凌、博世和国内的中车、斯达都已经构筑起技术壁垒。电控领域有联电等领跑。更不用说还有比亚迪这家既有电动车整车业务又有最完整供应链的全能选手,从电池电机电控到IGBT一应俱全。

       二是中美纷争影响苹果,而苹果影响富士康。当美国政府极力打压华为,一方面是利益诉求使得这个霸权国家竭力阻拦中国2025技术升级战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苹果为首的美国公司在创新方面露出疲态,以及害怕输给中国后起之秀的胆怯。那么,来自中国对美国的反制,以及一直以来在科技层面的赶超,势必从中长期对苹果业绩产生冲击,那么很大程度依附于苹果而生的富士康,又将谈何远大理想?

       最后,无论是10%市场,还是30万辆销量,都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2019年,全球电动车总销量230万辆,超过30万辆销量和10%份额的品牌仅有特斯拉一家,36.78万辆领衔所有车企。而亚军比亚迪为22.95万辆,略低于10%份额,排在三四位的北汽上汽分别为16万辆和13.77万辆。

       随着电动车越发从政策市走向正常的市场,以往暴涨速度不再,2030年全球销量可能比原先给出的居高数字为低。如果富士康要达成那个目标,则必须实现垄断特斯拉级别的技术供应,或者至少拿下北汽加上汽。只是,如今新能源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一样,在不断涌现更多强者,使得富士康的野望愈发显得虚无缥缈。

       回看富士康昔日在汽车领域立下的“投名状”,后来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蜻蜓点水并无实质性突破,或是在“合纵连横”的整合之路上雷声大雨点小。

       当狠话越凶狠,则最后破碎的笑话越好笑。富士康的远大目标诚然不必原教旨主义式的嘲弄,但门口野蛮人们大多已经遭遇行业规律的挞伐,那么富士康如今又能作出怎样的深耕稳行举措,以免狠话沦为笑话?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都在说“造车”烧钱,那为何加入的企业还越来越多?

       摘取每日重要新闻,

       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

       编辑丨AutoR智驾?智驾小郎君

       富士康将与FCA组建合资车企,营收要过千亿

       据彭博社报道,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鸿海)计划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英文简称FCA)组建合资企业,以便在中国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鸿海是苹果iPhone组装商富士康的母公司。

       据鸿海在交易所的备案文件显示,鸿海及其子公司鸿腾国际将持有该合资公司50%的股份,剩下的股份则由FCA持有。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鸿海将会负责产品设计,零部件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但不参与汽车组装的过程,未来汽车业务将会占其整体销售额的10%。

       据《财富》杂志显示,鸿海在2019年全年营收为15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万亿元)。这也就是说,新建的合资电动汽车公司,每年将给鸿海带来1060亿元的营收。

       FCA方面则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福田汽车转让宝沃67%股权,14.81亿元转让款至今被拖?

       1月16日晚,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在向长盛兴业(厦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盛兴业)转让宝沃汽车67%股权的交易中,长盛兴业应于2020年1月15日前付清股权转让剩余价款?27.81?亿元。截至2020年1月16日,福田汽车收到剩余价款13亿元,尚有14.81亿元款项未收到。

       福田汽车表示,已按会计准则要求计提相应的信用减值损失约0.3亿元。该到期未支付的剩余价款,将对公司经营现金流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由于卖宝沃汽车股权的资金未收回,福田汽车被上交所火速质问风险。上交所要求福田汽车全面核实长盛兴业经营、财务、资信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认真核实本次逾期收回剩余股权转让款项以及对宝沃汽车借款和担保的具体情况,审慎评估前述资金的可收回性、安全性及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予以充分提示。

       大众首次对中资电池商直接持股

       据路透社报道,两名消息人士透露,大众计划未来几周以折让价格通过非公开配股收购深圳上市企业国轩高科20%的股份,以国轩高科28亿美元市值计算,这些股份价值约为5.6亿美元(7.5亿新元)。这将是大众汽车首次对中资电池生产商的直接持股,为的是要实现2025年在中国每年销售1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这将加速大众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发力电动汽车业务。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称,交易细节大致已经敲定,两家公司正等待中国的非公开配股新规定。新规定将提供更有弹性的定价机制,也将缩短大股东的持股闭锁期。在买进股权之后,大众将成为这家电池制造商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珠海国轩贸易公司的25%;珠海国轩贸易公司由国轩高科创办人李缜控股。国轩高科是中国的中型电池制造商之一,行业领导者包括宁德时代以及比亚迪。该公司位于合肥,大众汽车也在当地与江淮汽车合作生产电动车。

       长城汽车(GWM)和通用汽车(GM)就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达成协议

       长城汽车(GWM)和通用汽车(GM)就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达成协议,该协议尚须获得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根据双方签署的投资意向书,包括塔里冈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将移交给长城汽车。

       丰田领投?飞行汽车创企Joby融资5.9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加州飞行汽车初创公司Joby?Aviation宣布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5.9亿美元,其中主要投资人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投资了3.94亿美元。Joby正在利用自主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以及战略合作伙伴丰田的部分汽车制造经验,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服务。

       沃尔沃XC90纯电版信息曝光,续航400km/后年上市

       目前沃尔沃旗下仅推出XC40纯电版SUV车型,而新车也将于今年正式上市开售。去年10月,沃尔沃汽车宣布在新十年里出行战略改变,并放弃了仅专注于燃油版以及混动版车型的研发,并将宣称未来旗下所有车型均有望推出纯电版车型。

       而旗下XC90中大型SUV也不例外,目前其纯电版车型正在研发中,并将由哥德堡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的工厂责下一代豪华SUV的生产。而该生产总部宣称将建设一座新的大楼,并用于生产新款XC90的电池。沃尔沃汽车产品经理Dallas?Bolen也已经证实了这点,并指出“电池的尺寸基本上是汽车的底部,它必须具有很大的动力”。届时新车也将与奔驰EQ系列、宝马ix系列以及奥迪e-tron系列车型展开竞争。

       小鹏汽车P7累计订单量已超过15000个

       日前小鹏汽车官方公布了一组数据,其中提到小鹏汽车G3(参数|询价)在2019年的累计销量达到16608辆,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P7的累计订单量也已达15000+。

       小鹏汽车P7定位为中型纯电动车,目前该车已有三款预售车型,分别是后驱长续航版、后驱超长续航版以及四驱高性能版,三款车型的预售价分别为24万、27万和37万元;续航方面,后驱长续航版和四驱高性能版两款车型的NEDC续航为550+km,后驱超长续航版车型的NEDC续航达到656km。

       推17款新车?宝马将2020定为新能源之年

       日前,宝马在北京举办了“迎新春媒体沟通会”,会上宝马公布其2019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723680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13.1%;电动出行领域,宝马在中国交付了第5万辆新能源汽车。车型规划方面,宝马表示将在2020年推出17款全新产品,并将通过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此外,宝马也将2020年定义为“新能源车之年”,截至2020年底将会为中国消费者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

       其中一季度将推出三款车型,分别是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纯电综合续航里程将达到95公里)、全新X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i8极夜流星限量版,而旗下纯电动SUV全新iX3将会在下半年正式上市,届时X3将成为宝马首款实现“一个架构兼容各种动力总成”的产品,2020年该车型将在沈阳生产基地下线,并销往全球。此外,宝马还表示该年将会推出新款i3以及X1的插电混动版车型,但并未公布具体的发布时间。

       助5G-V2X落地?沃尔沃与联通达成合作

       1月15日,沃尔沃汽车宣布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上海成立5G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5G-V2X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推进和落地。据悉,未来沃尔沃亚太研发中心还将推出一整套面向中国未来路况和自动驾驶需求的V2X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和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

       据悉,首批采用富士康开放式软硬件平台生产的电动汽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这标志着富士康在新能源领域的新进展。

       近年来,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有所增加。除了比亚迪,吉利,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汽车等现有的汽车制造商已开始从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部署外,一些与汽车无关的科技公司也开始跨境运营,例如苹果,谷歌,百度,华为,等等。每个进度都是不同的,但很少有人会想念这条路。

       当然,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前景感到乐观,但是进入门槛并不像普通人想创业那样低。受欢迎的项目是乐观的,但它们并不容易进入,而且更难做。一个是没有这样的技能,另一个是权力(资金)不允许这样做。

       该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发展。它仍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以看出,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采取行动,但实际上他们背后的困难鲜为人知。今天,我将向您展示新能源汽车的秘密。人们对制造汽车一无所知!

       在过去的两天里,有传言称小米正在制造汽车,但小米的官方回应是将重点放在电动汽车的开发上,但汽车制造业尚未正式建立一个项目。

       首先,据说小米制造汽车是因为它具有这种能力。小米是中国最大的智能家居制造商,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小米拥有834项与汽车相关的专利。可以从智力上看出。小米车载互联网服务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为什么小米说制造业没有项目?

       这涉及到制造汽车的危险,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为了做得好,您必须与技术一起赚钱。

       造车很贵。汽车分析师曾经将其计算在内。根据自主品牌15万辆乘用车的容量设计,初期开发该模型的成本约为3亿美元。 4亿元,包括所有相关环节,乘用车项目至少需要30亿元的正常运营资金。

       汽车公司不能只有一个项目。除了在生产和研发方面的巨额投资外,品牌营销和促销成本也是现金消耗大的项目。上汽,广汽和一汽等汽车制造商基本上都超过了数百亿美元。年。同时,新车从概念到产品都有一个周期,可以在数年内进行投资。

       因此,您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参与制作汽车的游戏。

       这也是百度敢于制造汽车的原因。百度最早于2013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并连续八年进行投资,最终在国内自动驾驶业务中排名第一。这是作为汽车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的角落。

       汽车制造是一个无底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游戏?但是,并非所有业务都能像百度一样强大。例如,达伦提出了一项繁重的计划,用于生产汽车计划,在一家自制工厂中进行布局,花费超过260亿英镑的汽车计划生产,但冰山berg地仍在及时停止。电动汽车的制造。

       即使在2016年初,也有Apple。我决定研发电力。开发期过后,在意识到汽车的复杂性之后,苹果公司停止了对汽车的研发。整个团队都转向了自动驾驶。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和平台。

       国内的新车动力也在“漫漫长夜的困境”中,例如滕,Boemhang等新势力,是当地资本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在南京和天津政府,资本投资更为审慎,分配更为严格。

       现在新的部队负责人平台将于2019年推出。在2019年,财务链面临崩溃,核心财务人员仍在。作为合肥市的领导和部分融资,政府对中国融资的支持最高,而幸运的是合肥市的领导和部分融资。

       车子上没有洞,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来自这个国家?

       当然,除了汽车企业外,大多数集中技术离不开资金,最有代表性的是芯片产业的投资,慢慢地,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就扩展到了芯片企业。在

       例如,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云计算平台的穗远科技自成立以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就累计融资超过31亿元人民币,而腾讯已经成立了很长一段时间。您可以放心深入自己的内心。目前,Suyuen Technology已发布了三款AI芯片,使其成为韩国第一家同时拥有高性能云教学和云推理产品的初创公司。

       如果要长期发展,所有初创企业都离不开资本。这不仅对企业有帮助,而且在我国技术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何富士康依然坚持走新能源这条路?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富士康决定在中国台湾建设电池和储能系统工厂,以在当地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1

        据外媒报道,富士康日前表示,将在中国台湾南部的新工厂首次生产电池组和电池,以对电动汽车行业关键材料的供应获得更多的控制权。富士康还透露,计划在高雄建立电池组、电池和能源存储系统工厂,并在此设计和组装电动公共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初,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随后这一项目因拜腾汽车资金问题而停止。

        去年10月18日,富士康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推出三款新车,分别为Model C、Model E和Model T。

       

        2021年11月,富士康披露公告称,同意正式收购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汽车位于俄亥俄州的工厂。此外,富士康还同意代工洛兹敦汽车旗下的电动皮卡Endurance,Lordstown也将继续租用俄亥俄州工厂的空间,并在富士康的新电动汽车平台上开发汽车。

        分析师认为,“富士康有多年代工iPhone的经验,有比较出色的ECU的制造和集成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富士康此举无疑是在进军汽车产业后加强对产业链把控的举措。白宫此前的供应链评估报告指出,电池是电动汽车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加强对电池供应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快速释放的需求,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普遍产能仍显不足,由于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急速增长,供应端又出现了供应紧张,因此造成了全球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

        现阶段,全球动力电池均处于供给紧张状态,这将势必催生动力电池厂商更多的扩产计划,汽车厂商进一步把控电池供应的需求也越发强烈,自建、合建电池厂成为加强电池产业链把控的重要方式。

       

        2020年,特斯拉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正式启动,美国弗里蒙特的工厂里,特斯拉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开始成型。

        2021年的大众Power Day,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集团技术负责人Thomas Schmall 透露:“到2030年,我们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以确保电池供应。”

        今年2月19日,特斯拉宣布,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试点工厂已于今年1月份生产出第100万块4680电池,标志着4680电池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2

        据外媒报道,3月3日,富士康表示,将在中国台湾南部的新工厂首次生产电池组和电池,以对电动汽车行业关键材料的供应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富士康还表示,计划在高雄建立电池组、电池和能源存储系统工厂,并在此设计和组装电动公共汽车。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为该市的电动公共汽车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然后我们可以将电气化解决方案销往其他地区。”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正急于加强芯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弹性之际,富士康决定在中国台湾建设电池和储能系统工厂,以在当地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白宫的供应链评估报告指出,电池是电动汽车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加强对电池供应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富士康)

        正在崛起的iPhone组装商立讯精密(002475)(Luxshare)最近也宣布,计划与汽车制造商奇瑞集团合作,为其他公司设计和制造汽车,其战略与富士康类似。对于竞争对手立讯精密最近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举动,刘扬伟表示并不担心。

        “我们在中国将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我并不感到惊讶,但这是一个好迹象,这意味着人们对电动车业务持乐观态度,”刘扬伟说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电动车行业的整合浪潮,只有有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他还补充道,“我估计到2025年,你就会看到谁赢了,谁被淘汰了。”

       

        (来源:立讯精密)

        刘扬伟还表示,富士康从3月3日开始向中国台湾高雄市公共汽车运营商交付Model T电动公共汽车,并计划今年年底前交付30辆Model T,这是富士康自2019年来将电动汽车确定为重要增长动力以来的首次交付。

        刘扬伟还表示,富士康正在与美国初创企业Lordstown Motors合作生产电动皮卡。他曾在1月表示,与Lordstown合作生产的皮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富士康以其垂直整合各种零部件的能力著称,不仅可以确保供应,还可以提高其在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富士康此前宣布,计划与印度自然资源集团Vedanta合作,在印度建设其首个芯片制造工厂。去年夏天,富士康还收购了中国台湾北部城市新竹的'一家芯片厂,并在中国青岛市建立了一个芯片封装和测试服务中心,以扩大其芯片生产能力。

       

        (来源:富士康)

        今年1月,富士康还与印尼投资部、印尼电池供应商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能源供应商Indika Energy和电动摩托制造商Gorogo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打造一个新能源生态系统,涵盖能源存储系统、换电站、两轮和四轮电动车市场。

        富士康一直在加快投资步伐,以扩大其在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刘扬伟承诺,到2025年,富士康的设计和零部件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据5%的份额,同时到2026年实现电动车业务营收达1万亿新台币(合356亿美元)。

富士康计划在台湾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链3

        据报道,作为进军电动汽车市场计划的一部分,富士康计划在中国台湾南部的新工厂,建造电池组、电池和储能系统工厂。

        富士康此举旨在创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更多地控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战略材料的供应。自从将目光投向电动汽车以来,富士康一直在积极行动,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确保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昨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将首次在其台湾南部的高雄新工厂生产电池组和电池。此外,还有报道称,除了建造电池组、电池和储能系统工厂,富士康还将在高雄工厂设计和组装电动公交车。

        自刘扬伟2019年从郭台铭手中接任董事长以来,富士康一直在加紧努力,以扩大其在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富士康宣布了多笔电动汽车相关交易,与菲斯克、拜腾、吉利集团,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内的汽车制造商达成了电动汽车生产协议。

        去年10月,富士康发布了首批三款电动汽车,分别为Model C电动轿车、Model E电动SUV和Model T电动巴士。其中,Model C将于2023年进入市场,Model E将于晚些时候上市,而针对大众交通领域的Model T最早将于2022年上路。

       

        刘扬伟表示,到2025年,富士康的设计和零部件将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的份额。富士康电动汽车业务的目标是,5年内年营收额达到350亿美元,即2026年前,电动汽车相关业务年营收达到1万亿新台币。刘扬伟说:“这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处在风口期,许多企业都想挤进这个领域,试图跨界造车来分一杯羹。而近期连富士康也要进军新能源领域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众所周知,富士康以组装iPhone而闻名的大企业,近期与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推出了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同时该平台的软件/硬件对其它汽车公司开放。富士康表示,他们希望MIH平台尽可能灵活,就像Android操作系统一样,MIH的目标是在2025年至2027年间在电动车开发和生产方面达到10%的全球市场份额。

       事实上,制造业跨界造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在家电制造业,前有格力董明珠孤注一掷26亿入股珠海银隆新能源,高调入局新能源汽车。后有心怀造车梦的美的集团,今年4月,美的集团用花7.4亿元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

       据了解,合康新能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新能源汽车租赁平台建设等产品及服务,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的相关产品已与一汽、江淮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配套关系。

       不止制造行业,地产行业也对造车事业十分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恒大、宝能、碧桂园、万达、华夏幸福等均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且相比其他行业,地产商们无疑有着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优势。

       以近两年表现赚足眼球的恒大汽车为例,今年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新车发布会,恒驰首期6款新车,?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正式亮相,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为了实现恒大汽车的造车野心,恒大通过自身强大“钞能力”收购了瑞典国能汽车、与瑞典超跑品牌科尼塞克组建合资公司、入主日本顶级动力电池厂商卡耐新能源、控股荷兰轮毂电机公司e-Traction等一系列操作。

       同时,恒大还与采埃孚、本特勒、德尔福、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等60家汽车供应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恒大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和合作,完成了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智慧充电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事实上,恒大的造车思路并不是常规车企的制造路线,更像是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对于不差钱的恒大而言,它的办法是通过“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了”,从而缩小产品研发周期,快速抢占市场先机。不过,目前恒大汽车的产品尚未交到消费者手里,能不能成功出圈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对于造车这波风口,为何许多企业不惜下血本跨界也要为其“造车梦”买单呢?拿地产行业来说,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曾多次表示,“房地产是夕阳产业,总归要萎缩的。”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趋向饱和,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同时在调控政策长期从紧的环境下,房企普遍出现业绩上涨乏力的现象,而产业转型被房企视为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而家电企业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同样与其当前的转型困境有关。受房地产增速放缓的影响,家电行业已处于增速下行阶段。以空调行业为例,2019年空调行业内销疲软,行业整体产量和销量增速放缓。

       相比之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而且是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带动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因此许多企业瞄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试图从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政策扶持力度仍持续加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设施、运营服务和前沿技术都在蓬勃发展,“跨界融合”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可以发现,在众多跨界造车的企业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翘楚。然而,造车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且造车的门槛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大多数企业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不少公司更是惨败收场。

       2017年,“网红”家电品牌戴森宣布投资20亿英镑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续也顺利展示了一台原型车(代号N526),拥有长达965公里的续航、4.8秒的破百加速性能。可就在去年10月,戴森创始人宣布造车计划结束,原因是N526的制造成本极其高昂,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只能及时退出止损。

       而跨界造车惨败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乐视,由于烧钱太多和资金链断裂,导致乐视帝国轰然倒塌,乐视汽车从此销声匿迹,CEO贾跃亭更是远赴北美。而当年董明珠力排众议投资的银隆新能源,如今结局却是一地鸡毛,深陷丑闻和资金链断裂的深深泥潭。

       10月20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27元的价格,拍卖550万股权。加上这次,今年7月以来,这家公司已经累计拍卖七次股权。当然,后面银隆还要经历第八次和第九次的股权拍卖。尽管多次降价出售,但拍卖下的围观和报名者依旧寥寥无几。

       如果总结跨界造车失败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点:缺钱+缺技术。但即使对恒大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有钱也不能解决一切,毕竟车企的品牌、技术的积累、产业链的整合都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而对于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而言,想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获得短期回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投资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需要庞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就算幸运的熬到产品量产时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更何况,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国产Model3起售价下降到24.99万元,随着零部件国产化率不断接近100%,未来售价还有望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大众、奔驰、丰田等传统车企也都在积极推动电气化转型。而跨界造车的企业该如何应对行业下一次大洗牌,也许是他们今后面临的最大难题。

       各位车友们认为富士康跨界造新能源车这事儿靠谱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看法和意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原创 近日小米汽车MS11外观效果图曝光,一时间又引起大家对跨界造车的热议。时间倒回2018年,在政策鼓励以及“蔚小理”成功榜样的激励下,国内掀起了一波“跨界造车”热潮,包括百度、360、小米、魅族、苹果、乐视、格力、创维、富士康、宝能、恒大、五粮液等,从互联网大佬到科技巨头,再到家电、地产大鳄,都在造车。如今五年过去了,是骡是马都该拉出来遛遛了,看看当初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现在都怎样了。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

       在此前的一次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投资100亿进入汽车行业。如今千呼万唤,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效果图终于在2023年曝光,与此前米粉设计的海报款效果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导演小Li设计渲染的小米汽车

       △泄密效果图

       官方表示这是二级供应商泄密的早期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但结合春节前夕雷总试驾的伪装测试车可以判定,小米汽车MS11基本上是这个造型了。

       根据曝光的效果图显示,小米汽车MS11预计为采用轿跑造型,前脸整体为封闭设计,车顶配备犄角式激光雷达。

       车辆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车顶为采用当下流行的一体式天幕设计,五角星造型的轮圈很像奔驰同款,中间的小米logo清晰可见,**大卡钳也预示着车辆性能不俗。

       技术配置层面,据说小米汽车将采用自研充电平台,有望配备800V高压充电技术。动力方面搭载一台260KW的驱动电机,并且还将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相信在UI设计和智能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的汽车厂商,毕竟小米手机设计和系统优化在行业中口碑还是很好的。

       最后,这台车预计会定位中型轿车,售价在20-30万元区间,年轻人的第一台中型轿跑有着落了,你期待吗?

       创维汽车:第一批跨界造车企业

       创维汽车的前身就是天美汽车,2021年4月27日,开沃集团拿到创维的商标转让后,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使用“Skyworth”英文名,创维集团则仍然专注家电专业领域。

       而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正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于2010年12月出资成立的,所以相比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创维的黄宏生或许才是严格意义上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批跨界商人。

       目前创维汽车已经推出两款新车,创维EV6和创维HT-i,分别定位为纯电和插电混动中型SUV,车型都是基于天美ET5升级而来。新车在外观方面与创维汽车ET5相比并没有做太大改变,采用名为“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整体给人时尚、大气的视觉感受。

       △创维EV6

       但在车型配置、动力电池等方面做了许多更新与优化,创维EV6的CLTC续航为520-620km,指导价16.28-27.28万元。创维HT-i的WLTC纯电续航分别为81km、145km,对应的亏电状态油耗分别为5.85L/100km、6.1L/100km,指导价14.68-24.28万元。

       △创维HT-i

       百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成功出道

       百度可以说是BAT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造车声势最大的一家,2021年3月2日与吉利合作成立全新合资公司集度汽车,2022年吉利退出集度后相当于完全由百度持股。

       2022年10月27日,集度汽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上市,指导价39.98万元。这是一台中型纯电SUV,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外观延续概念车的设计。底盘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搭载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续航可达600km,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的配置使其零百加速仅用3.9秒。

       新车主要卖点则是智能化,硬件配置上,标配算力高达538TOPS的双Orin X自动驾驶芯片、高通8295车机芯片、两颗激光雷达,还会用上百度Apollo全套高阶智能驾驶。集百度智能驾驶与吉利造车平台两大优势,集度ROBO-01在高端纯电SUV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宝能、恒大:手握好牌 前途未卜

       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又都属于资本财团的宝能和恒大经常同时被点名,因为两位大鳄在造车行业的波折出奇的相似,手里都有副好牌,但偏偏都混得不如意。

       宝能收购观致的历史大家应该还记得,那是在2018年。然而在公众心中有着不错品牌印象的观致,却没能在宝能手中野蛮生长,五年后的今天再看,几乎是被抛弃了,观致汽车名存实亡。

       可能觉得领养的不如亲生的好,宝能在2021年6月又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BAO”, 并计划在5年内至少推出16款车型,包括SUV、轿车、MPV、跑车等多种车型,逐步覆盖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残酷。

       再来看恒大的恒驰汽车,这也是一个不缺钱的富二代品牌,2021年通过国能汽车变相拿到资质,品牌定位也是走高端路线,还有恒大老板许家印亲自为恒驰汽车产品站台。

       2021年第19届上海车展上,恒大汽车更是一口气推出车型名从1到9共九款车型,产品定位覆盖“全年龄、全车型、全级别”。 就恒驰曾经的传播态势,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形势。

       但随后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了,首款车型恒驰5定位紧凑级SUV,CLTC续航602km,售价17.9万元,号称要对标奥迪Q3、宝马X1等车型,逻辑自洽很难说得通。

       还有近两年来恒大不断爆出“破产”、“被强制执行”、“裁员”等负面新闻,恒大神话的破灭所带来的品牌坍塌,对汽车业务也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恒驰不是车能不能买,而是用户敢不敢买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用户信任危机很难。

       就目前来看,宝能和恒大还是一对难兄难弟,汽车业务砸进去的钱不少,前途却依然未卜。但到底是亏是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像网友说的,造车不是目的,“圈地”才是醉翁之意?

       五粮液造车:起于微末 造不明白

       五粮液造车不同于格力、恒大投资造车,对于一家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转型做汽车那是完全不沾边,难度更大,但五粮液却投资接手了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并且在五粮液的大本营四川宜宾建设工厂,还成功推出了几款新车,例如凯翼炫界,定位紧凑型SUV,指导价6.49-8.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曾经为了卖车还搞出了“买车送五粮液”的活动,当时凯翼汽车也有所谓的“五粮液定制酒”, 某些购车商城也有购车送酒的文案,甚至有购车后,车内能塞多少就送多少定制酒的活动。

       这种高端酒企造低端车,本身就拉低了身价,怎么看都是累赘的样子。可能五粮液也意识到了问题,既然造不明白那就联名吧,例如这款极氪与五粮液联名的白酒,52度浓香型,官方限量定价1799元,不比茅台飞天有身价?只看这个酒瓶就很有收藏价值哇!

       富士康:欲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相比于执着于打造自己品牌的跨界造车企业,富士康的造车路线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手机代工厂发展到汽车代工厂,为全球电动汽车代工生产。

       <img src="

       好了,关于“富士康新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富士康新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